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会议情况汇报
(刘西平整理)
1、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研究中心组会议(11月3日福州)
2、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会议(11月4日--6日福州)
3、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教务工作研讨会(11月7日--8日福州)
4、2006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11月9日--10日北京)
一、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研究中心组会议
1、会议基本情况:
2006年11月3日在福州召开;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20人参加会议;教务处长刘西平参加了会议。
2、会议主要内容:
1.研讨了教学教务管理相关工作及有关文件。
2.研究了“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专题研究”课题相关工作。
3.研讨了全国电大教学管理研究中心组章程及相关工作
4、严冰副校长为中心组成员颁发聘书。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研究中心组是以开展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暨学术研究为主的决策咨询机构。主要职责是:在教学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相关制度与运行机制,专业与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学习支持服务、考试管理、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专题(项)研究与探讨,对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
会议讨论了:2006--2010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改革要点;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试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管理规定(暂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试点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建设与管理补充规定;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大学与行业系统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大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学校教务处长刘西平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遴选为中心组成员,严冰副校长颁发了聘书。
二、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会议
1、会议基本情况
2006年11月4日—6日在福州召开;与会代表、正式代表共190人参加会议;副校长高博、教务处长刘西平、技术中心主任朱嵬(教学实验基地)参加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人员有:44所省级电大校领导和教务(教学)处长(山东电大、河南电大、吉林电大校领导未到会);中央电大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4个学院、7个学习中心负责人;5个教学实验基地的负责人;11家合作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或代表;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鞠维强致辞,福建电大校长樊祺泉致辞,省教育厅副厅长郑祖宪出席。
2、会议主要内容:(具体内容见附件)
① 中央电大领导讲话
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分析了电大的优势和当前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理念引导,定位先行,固本培元,度势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广播电视大学从事的是职业人的教育、应用型人才的的培养。概括了广播电视大学汇聚最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最体贴的支持服务,运行最高效的办学网络,开展最鲜活的科学研究。
中央电大副校长严冰以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 巩固和发展试点成果为题作了专题报告,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成果,三个方面的工作,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六点认识和三点措施。
② 中央电大相关部门领导讲话
校长助理教务处长李林曙:教学改革有关工作;教务处副处长周延军:学籍管理、证书发放、学位授予工作;教务处副处长郭青春;开放教育试点若干专项试点和2006秋招生情况情况通报;教务处张志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及试点工作;考试中心主任杨孝堂:考试改革有关工作;支持服务中心主任匡贵秋:学习支持服务有关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李国斌: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升级工作;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培训学院:合作办学情况介绍。
③ 分组讨论
教务处长组讨论会:支持服务、共享专业及共享课程、教学检查;教学实验基地组讨论会;合作办学单位组讨论会;直属学习中心组讨论会。
④ 会议交流材料
大连电大提交了两篇交流材料:《围绕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改革认真做好总结性评估整改工作》、《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推进试点工作》。会议共收到交流材料97份,其中44所省级电大87份,中央电大学院、学习中心8份,教学实验基地2份(江西赣州、天津建工)。
⑤大会交流发言
龚祥国校长(浙江电大):规范教学管理 保证教学质量;陈信校长(上海电大):以教学反思推动评估整改 以教学改革形成长效机制;夏永富校长(宁波电大):创新教学模式 完善长效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宁波电大网上教学实践之探索;康乃美副校长(福建电大):开拓向下延伸之路 探寻质量保证之策;纪平校长(甘肃电大):加强评估整改,不断提高开放教育教学水平;邢亚峻(辽宁电大):践行“3123”教学模式实践模型,努力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新途径;李文斐(广州电大):适应试点需求打造特色专业--广播电视大学共享专业(物业管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刘建安(湖北电大):扎实抓整改,真切见实效。
⑥ 颁奖
1、 广播电视大学第二届“教学创新奖”:大连电大刘冬萍获奖。
2、 广播电视大学首届“ODE网上教学奖”:大连电大薛敏珠和佟 欣秋分获银奖和铜奖。
3、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教学反思征文。
4、 “清华紫光杯”全国电大多媒体课件大赛:宫起斌、蒋水等分别获佳作奖。
⑦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理事会议
通报常务理事会议(西安)情况;报告非统设课程清理及规划建设思路;报告秘书处工作情况;审议通过增补常务理事单位(4个):黑龙江电大、浙江电大、湖南电大、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
⑧ 资源观摩
“清华紫光杯”多媒体大赛获奖作品。评审专家组长任为民教授整体评述;评审专家龚祥国教授点评一等奖作品;黑龙江电大副校长孙先民:黑龙江电大参赛组织情况与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三、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教务工作研讨会
1、会议基本情况:
2006年11月7日—8日在福州召开;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80人参加会议;教务处长刘西平参加了会议。
2、会议主要内容:
中央电大副校长严冰就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作了专题讲话,教务处副处长周延军和郭青春作教务管理若干问题的说明,考试中心主任杨孝堂作关于考试改革试点方案和考务管理中若干问题的说明,支持服务中心主任匡贵秋作关于网上教学及教学支持服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说明;分组讨论;六个省级电大作大会经验交流;校长助理李林曙和副校长严冰作大会总结。
四、2006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
1、会议基本情况:
2006年11月9日—10日在北京召开;中外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会议;教务处长刘西平、长海县教育局高局长、长海分校张校长参加了会议。
2、会议主要内容:
教育部赵沁平副部长致开幕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作了《终身学习与数字化学习港》的报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谢焕忠作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报告,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作了《关于电大开放教育现状与未来的思考》的报告。主会场和分会场共有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等49位专家作了专题发言。
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在开幕式上做了《关于电大开放教育现状与未来的若干思考》的主题报告。葛道凯在报告中分析了电大的优势与困难,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电大应该确立的三个层面的理念:一是大学理念,这是对电大核心价值的强调与体现:对于社会,电大是平民进步的阶梯;对于教育,电大是教育机会公平的砝码;对于学习者,电大是学习者自我充实和增进动力的补给站。二是办学理念,声誉与质量是电大的生命;优质服务是立校根基;强化开放与系统建设是电大的未来;高效运行是办学保障。三是目标理念,电大应该是国家的远程教育机构和政府的高等学校;电大应该是全民终身学习的支柱,学习型社会的平台;电大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办学与服务并举;电大所从事的应该是职业人的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他强调,优质服务是电大的核心竞争力。
在“电大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电大校长闫拓时、福建电大校长康乃美、湖南电大党委书记聂荣华《新理念、新阶段、新任务、新目标——对北京电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向下延伸----福建电大向下延伸的实践与思考》、《建立三种机制,创设电大发展的良好环境》为题发表演讲,讲述了各地电大的特色和创新发展之路。
大连电大会前提交了严冰副校长推荐,杨斌书记策划,刘西平主笔,李雪梅、张明松等协助完成的2006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发言文稿(PPT)--《远程教育在中国北方一个海岛县的探索与实践--来自大连电大长海分校的远程教育调查报告》,长海县教育局局长高允德在大会上宣读了报告。会后,多家新闻媒体对张明松、刘西平进行了专访,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
(领导讲话见附件)
2006.11.12
附件1
葛道凯校长在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葛道凯校长就电大目前所处的形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电大教育发展27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一大批符合社会需要的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第二,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显著改善,形成了天网、地网、人网合一,三级互动的教学环境;第三,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初步构建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框架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架构;第四,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快速发展,电大的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第五,电大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共识进一步增强。
葛道凯说,电大已经取得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在机遇面前,电大同样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为努力实现电大“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方向,必须“理念引导、定位先行,固本培元,度势发展”,而“理念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在三个层次的理念上形成共识:一是大学理念,即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这是理念的最高层面;二是办学理念,即以什么样的思想来办学;三是目标理念,即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电大既是政府主办的高等学校,也是国家的远程教育机构,要把目标定位在“汇集最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最体贴的支持服务、运行最高效的办学网络、开展最鲜活的科学研究”上。
关于教学工作,葛道凯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把“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着想”放在电大教学工作的第一位;第二,教学及教学改革工作要以“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为核心;第三,强化开放意识,不断拓展视野,加大对电大系统内外各个相关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附件2
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
巩固和发展试点成果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严冰副校长在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上做了主题的报告
一、去年以来试点教学工作主要进展情况
二、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几点认识
三、当前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去年以来试点教学工作主要进展情况
2005年春季招生 280364人
2005年秋季招生 356150人
2005年全年招生 636514人
2006年春季招生 364426人
2006年秋季招生 373410人
2006年全年招生 737836人
截至2006年秋累计招 生3795650人
毕业生1507504人
毕业生中本科(专科起点)569281人
专科 938223人
目前在读学生 2169789人
其中本科(专科起点)835090人
专科1334699人
陆续开设专业67个
其中本科(专科起点)专业 18个
专科专业 49个
(专科含?°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11个)
合作办学普通高校18所 部委与行业11个
目前16个本科专业可以授予学士学位
已有27046人获得合作高校学士学位
2006年秋,试点教学点3176个
两大方面主要进展:
5、 根据中央电大开展“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的要求,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6、 总结、提升、推广、应用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成果取得多方面进展,教学改革及考试改革步伐加快
根据中央电大开展“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的要求,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个方面工作情况:
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办学条件
试点教学课题研究
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教学资源的应用及教学设施的利用
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过程管理的落实
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和能力
二、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几点认识
1.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巩固和发展试点成果,以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为新起点,努力探索并逐步形成教学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将开放教育的发展重点由“量的扩张”切实转向“质的提升”。对有些地方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反弹”现象应予高度重视。
2.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指导思想,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当前特别要处理好扩大开放和保证质量的关系。电大面临着教学质量问题的严峻挑战,在任何情况下抓教学质量都不能有丝毫懈怠。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落实过程,通过系统协调运作,共同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电大社会声誉。
3.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和学习需求。着眼于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作用,根据电大办学定位及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推广、应用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成果,并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创新。
4.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探索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成长机制。教师是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和“关键所在”,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种难题。进一步激发、引导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是个应该优先考虑的重要课题。
5.必须继续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在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电大的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因地制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6.必须提高系统运作的有效性,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电大作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作用。坚持改革和开放的精神,在教育体制改革及开放教育发展进程中,探索和研究系统建设与运作中的新课题,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势扩大合作办学,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三、当前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继续按照中央电大开展“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年”的要求,结合总结性评估整改工作,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和建立教学工作长效机制
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继续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
进一步推进教学资源的应用,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保证教学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专业办学条件
提高常规教学检查、评估和督导质量,重在提升实际效果
二、根据《中央电大2006-2010教学改革要点》,以课程开放为切入点,深化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包括课程考核改革
关于学科与专业建设
关于课程平台建设
关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关于教学模式改革
关于管理模式改革和教学运行机制
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会议
会 议 小 结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严 冰
会议主题
认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方针,着眼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继续狠抓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的同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巩固和发展试点成果,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教学工作长效机制,促进远程开放教育发展重点由?°量的扩张?±进一步转向?°质的提升?±
会议内容
①总结总结性评估工作启动以来试点教学工作的进展情况,交流各地电大在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成果与经验
②针对总结性评估中发现的试点教学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薄弱环节,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和建立教学工作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试点成果的措施
会议内容
③研究落实中央电大教学改革要点和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工作的措施,研究布置下阶段专项教学改革工作
主要收获
p通报工作----进展与思路
p明确任务----措施与要求
p交流经验----成果与启示
p研讨问题----意见与建议
新阶段 新目标 新课题 新共识 新举措
主要不足
会议安排
准备工作
二、几点共识
①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巩固和发展试点成果,以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为新起点,努力探索并逐步形成教学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将开放教育的发展重点由“量的扩张”切实转向“质的提升”。对有些地方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反弹”现象应予高度重视
②
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指导思想,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当前特别要处理好扩大开放和保证质量的关系。电大面临着教学质量问题的严峻挑战,在任何情况下抓教学质量都不能有丝毫懈怠。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落实过程,通过系统协调运作,共同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电大社会声誉
③
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和学习需求。着眼于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作用,根据电大办学定位及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推广、应用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成果,并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创新
④
必须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探索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成长机制。教师是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和“关键所在”,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种难题。进一步激发、引导和发挥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
⑤
必须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在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电大的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内涵,着眼于有效应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⑥
必须提高系统运作的有效性,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电大作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作用。坚持改革和开放的精神,在教育体制改革及开放教育发展进程中,探索和研究系统建设与运作中的新课题,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势扩大合作办学,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三、若干措施
一、继续按照中央电大开展“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年”的要求,结合总结性评估整改工作,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和建立教学工作长效机制
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p 修改、印发并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确保开放教育试点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p 实施、完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过程管理规范》
继续大力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p 修改、印发并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
p 实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过程管理规范》
p 专题研讨进一步推进教学管理模式改革问题
进一步推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p 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资源应用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p 落实远程教学平台升级及相关工作
保证常规教学投入,包括实践教学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专业办学条件
提高常规教学检查、评估和督导质量,重在提升实际效果
p 实施《关于加强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督导工作的意见》,清理、整合教学检查管理制度
p 建立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制度并进行试评估
试点教学点建设与管理
p 继续落实《试点教学点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并针对实施中的问题出台补充规定
p 制定合作单位试点教学点建设与管理办法
p 作为课题研究启动若干学习点建设试点
抓常规:常规教学 常规教务 常规服务
二、根据《中央电大2006-2010教学改革要点》,以课程开放为切入点,深化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包括课程考核改革
2006-2010年中央电大教学改革的总体工作思路:以课程开放为切入点,以课程平台搭建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机制优化为纽带,以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保障,全面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p 课程平台建设 专业规则 课程标准 技术支撑
建设机制 试点项目
p 专项改革试点
p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p 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
l 通过协作会网站工作平台对协作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l 协作会近期工作主要由各工作部组织开展,常务理事单位牵头研究和组织开展区域性合作
l 明年上半年适当时间召开理事会议,进一步研究推进教学资源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实际措施
近期相关工作安排
7、 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及后续工作
8、 2007年春季开放教育试点招生工作
9、 实践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专题研讨
10、 全国电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11、 教学平台升级及软件应用系统整合
12、 与高校、部委、行业合作办学工作
13、 抓“点”工作与教学实验基地建设
法学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案例大赛
开放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丛书的编选
附件3
关于中央电大2006-2010年教学改革工作思路与措施的说明
中央电大校长助理兼教务处长李林曙就中央电大2006-2010年教学改革工作思路与措施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一、对加快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再认识
二、对教学改革重点和难点的再思考
三、对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的再解析
一、对加快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再认识
1.教学改革是教育活动的主题
——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教学改革始终是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 教学改革是高校完善自身的内在要求,是教育发
展及至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 对于服务于社会的高等学校来说,变化的是需求,
不变的是改革
2.教育改革进程带动教学改革
——大环境下的教育变革直接催化教学改革
● 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每时每刻都在推动着教育的革命,引发教育的变革
● “革”之主因在于,社会对“人才”概念的重新定位和对“人才”标准的诠释反思(可雇佣性、适用性)
● 国内各类教育改革凸现蓬勃之势(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证书教育)
●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和终身学习的渐成趋势,使大众对稀有的高等教育的渴望转变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和选择(多样化下的针对性、选择性和批判性)
●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学校的社会责任,直接催化着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技发展、社会服务)
——小环境下的教育改革倒逼电大的教学改革
● 远程教育试点已进入新阶段,高校网络教育已成为电大开放教育发展进程中一支重要的对比和竞争力量(定位趋同后的主市场、规模扩大后的性价比、面向未来的内容大王之争)
● 网络教育学院在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模式之后,快速实现着从单纯“关注技术,关注名气,关注成本”到“关注大众,关注规律,关注教学”的转变
● 网络教育学院通过借鉴、移植和吸收国内外成熟成果,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向内涵发展,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过程服务都在不断优化完善
3.试点发展对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试点项目本身对教学改革就是有明确要求的
● 教学改革实际上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落脚点
● 试点作为研究项目,其设定的7个子课题即是对教学改革提出的内容和目标要求,特别是第1、2、3子课题
——试点实践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只有内化为教学改革才能有真正实效,才能算得上是一种深化,才能说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 从近年来的试点实践看,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一些制约这种改革的问题、困难及相关因素还急待研究解决
● 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运行机制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等层面的改革,如何同步推进以响应试点进程、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需要,是试点工作对教学改革提出的现实和紧迫的新要求
——试点的下一步发展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 试点已经进入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新的发展阶段
● 质的提升,其基本标志是试点在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程度、教学资源的品质与适用性、教学及教学管理模式的适应性、教学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备程度等方面,是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并且是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结构
● 换言之,就是是否实实在在提升了学习者的满意度、用人单位的赞誉度和社会的认可度。对于教学改革而言无疑是更高的要求
二、对教学改革重点和难点的再思考
1.内容
——专业设置与结构
● 高校之本。问题:雷同和趋同、结构未优化、发展不平衡、地方需求适应性不强。——未雨绸缪
——课程体系与内容
● 重中之重。问题: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对应、特色不明显、开放度不够。 ——三贴近——教学资源与环境
● 发展本元。问题:有无及优质问题尚存、共建共享程度不高、应用状况不理想。——主战场
2.模式
——教学模式
● 核心要素。问题:形而上学、研究与实践脱节、上下互动不理想 目的与目标反思不够。 ——面向对象
——管理模式
● 开放体现。问题:制度设计不到位、服务定位不明确、与教学模式改革不同步。 ——同步推进
——服务模式
● 远程支柱。问题:新理念与新观念的渗透不够、针对性不强、手段不多、技术应用不足。——以人为本
3.机制
——制度体系
● 质量保障。问题:创新性、时效性、互补性、适应性,以及可操作性和可检控性“六性”体现不够。——系统梳理
——运作机制
● 管理保证。问题:对机制变化的认识不够、对机制优化的途径研究不深入、职责分层分工不清、分类指导与管理不够、工作时效与效能不高。——协同创新
——共享机制
● 文化特征。问题:理念与机制性障碍、社会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系统内部资源挖掘与共享(特别是人力资源)不够。——加快步伐
三、对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的再解析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贯彻实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广播电视大学发展规划,按照“新世纪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坚持“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指导方针,以远程教育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强化面向职业人的教育,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和信息能力培养,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电大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电大教育全面、持续、稳定发展。
2.总体目标
构建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电大发展需要,多学科并举、本科与专科并重、专业教育与证书教育互补,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及证书体系;打造具有远程教育特点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搭建不断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和自我设计需要的课程平台;建设一批优质、适用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精品课程;建立具有较强远程教学、科研、管理能力的教学队伍和科学、高效的教学与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3.总体工作思路
以课程开放为切入点,以课程平台搭建为核心,
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机制优化为纽带,以学习支持
服务体系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保障,
全面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4.主要措施
——学科与专业建设[重点突出 特色鲜明 结构优化 协调发展]
● 科学制订学科与专业建设规划,完善专业建设机制,建立专业论证、听证和评价制度 [学科指导委员会建设]
● 建设40个本科专业(其中30个专起本专业,10个高起本专业),100个高专高职类专业,10个中专专业,1~2个研究生教育专业。 其中,确定10个重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并在特色专业基础上形成2~3个优势专业[高起本及研究生项目试点] [派生地方特需专业方向]
● 本科专业重点发展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有步骤地发展通用性较强的工学科(以信息类专业为重点);专起本层次的专业建设要充分体现成人在职学习的继续教育特点
● 专科专业以高职类专业建设为重点,100个高专高职类专业中的60个左右由已开统设专科专业改造或派生而成,重点改造工科类专业
——课程平台建设[模块化组合 多层次衔接 多通道选择 立体化沟通]
● 以课程开放和完全学分制改革为切入点,搭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学习者自我设计和终身学习需要的模块化、多层次、多通道的立体化课程平台[课程平台建设试点(一村一、教师教育、信息类、管理类)]
● 课程平台以课程为基本单元,按照课程的性质、目标与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提供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等多层次的学历教育课程和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多种类型的非学历教育课程
● 改变传统的刚性专业教学计划模式,建立体现开放教育完全学分制和自主选课特点的专业规则。对各个既定的学习目标,在每个课程模块中只规定最低要求的学习量,以使学习者有更多的课程选择空间和学习途径达到自我设定的学习目标 [教学计划改革(专业规则)]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优化知识结构、突出技能培养、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在岗能力]
● 调整知识类课程与技能类课程的比例关系,压缩基础课程比例,加大技能类课程、与职业相关课程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改革]● 增设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岗位竞争能力、信息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管理能力方面的课程,尤其是一些与岗位证书密切相关的课程,以及一些反映时代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情操的通识类课程 [百门通识课程建设计划]
● 以突出岗位应用性为重心,以“必须、够用、先进、实用”为原则,精简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合并交叉重复的专业基础课内容,重组实践性课程内容,将本学科的最新知识与学生的在岗实践密切结合,加强对学生从业经验与在岗成果的合理吸纳与有效利用
● 通过“当量”替换、双证书教育、在岗可测性成果认证等多种途径,引进岗位培训、非学历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非学历项目试点] [在岗可测性成果认证试点(综合—集中实践环节)]
——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标准先行,名师名课,强化评价,综合利用]
● 制定课程建设规范,完善课程建设规程与流程,注重课程及资源的标准建设,强化课程评价
● 坚持名师名课原则,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精品课程,同时按照学科专业、课程特点、办学类型及媒体种类,形成优质课程及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系列 [“名师名课”工程]
● 新建200门课程,改造、整合200门课程,引进100门课程,建成100门通识课程;建设100门网络课程,200个多媒体课件;开发、完善一系列与各专业配套的实践教学软件及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到2010年,中央电大课程资源库中的课程门数达1500门,其中优质课程500门、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50门
● 加强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教学资源应用水平 [百门省开课程共建共享计划]
——教学模式改革[远程条件下 业余自主 四个结合 混合式学习]
● 全面总结各级电大教学实践和探索的成功经验,形成若干种适于远程教学效果突出、质量稳定的示范性“教”与“学”的模式,并积极加以推广
● 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 处理好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的互动与制约关系,同步开展与教学模式改革相适应和配套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建立健全保障和服务于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及管理运行机制 [“两随两自”试点]
● 针对在职成人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化课程考核改革,形成与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考试改革系列]
——教学运行机制[管理规范、运作顺畅、共建共享、高质高效]
● 制定和完善各项教学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教学及教学管理行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制度体系。注重制度的创新性、时效性、互补性、适应性,把握其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 建立教学责任事故认定与追究制度,强化教学及教学管理效果评价、反馈和教学责任追究
● 坚持“五统一”的管理和质量标准,完善“五统一”和“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以管理规范、运作协调、资源共享、质量可靠为目标,探索适应开放教育需要和系统运作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新机制
● 课程平台建设上,通过严格的认证、评价,引入竞争机制和贡献机制,共同建设中央电大课程平台,推进电大系统专业、课程、师资的共建共享和分类指导与管理
[分类管理试点(省开课程比例、招生计划自控、系列审核环节终审或免检等)]
● 创新机制,加大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合作力度为开放教育建立稳定的专业、人才、资源及管理经验共享和交流渠道。到2010年,合作部委、行业、企业达30个,共享专业和以共享课程为主的专业达40个 [部委、行业证书教育试点(中央国家机关工委)]
[共享专业及课程推进计划]
● 根据构建电大系统“大教研室”的理念,完善专业(课程)中心教研组制度,构建电大系统教学经验交流、成果共享、教学协作和学术研究平台
● 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各类教学实验基地,及时总结和推广应用实验成果 [教学实验基地推进计划]
● 积极推进学制改革与学期改革,建立适应社会需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的教学调控机制 [学制与学期改革试点]
——两个体系建设[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环境创设为基础,以过程实施为重点,以质量管理为保障]
● 建成能够基本满足教学信息服务需要、功能强大的远程接待中心;建成网上教研中心、网上实验中心和网上点播中心。建立一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的绿色通道,为学习者提供自助式、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 [远程接待中心联动计划]
● 加强教学过程中学习支持的针对性设计,强化教学过程设计方案的落实与反馈,突出对学生的导学与助学服务,拓展学生心理咨询、毕业后继续教育等外延服务
● 建立主动服务和高效服务的制度和机制,建立和健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标准和规范,提高主动服务意识、高效服务能力和教学支持服务水平 [资源服务渠道重整与共享计划]
● 重视学生权益保护,建立受理与处理学生申诉、投诉的制度,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的相关问题
● 围绕 “五要素”,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突出教学管理的严格、规范以及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及时、有效,不断完善具有电大开放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 研究国家级考试与学校课程结业考试之间的关系,探索组织成人考试的特点与规律。强化诚信教育,实行考风、考纪责任承诺制
● 建立健全学生及教师广泛参与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各类教学评估,拓宽和疏通信息反馈渠道,重视反馈数据的分析、利用,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干部、教师考核的基本依据之一 [专业及课程评估项目]
●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学检查评价指标,规范教学检查的工作流程,强化教学督导的作用,严格执行年报年检制度,切实保证巡教、巡考、抽查、抽考质量
●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教务管理现代化水平。用好新版教务管理系统,切实推进课程平台和专业规则的有效应用
● 实现教务管理系统、开放电子公务系统、远程教学平台三大支撑平台的集成、互通和数据共享,推进工作机制的完善和工作流程的再造,提高教学教务管理的整体效能
附件4
结合电大实际 推进考试改革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考试中心主任杨孝堂从三个方面对考试工作进行了说明
一、 开放教育课程考试改革现状
(一)课程考试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1.考试改革的基础是什么?
——成人在职、远程开放、应用型人才、课程性质和特点
2.远程开放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考试?其目的、作用是什么?
——形考、终考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测试,行为、过程、效果,促进学习是根本作用
3.如何设计远程开放教育的课程考试?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形考终考一体化设计,综合应用各种评价手段
4.电大可不可以不进行全国统一考试?
——纸笔考试的条件下不行,组织、管理、成本,信度、效度
计算机网络的条件下有可行性,形式不统一,实质上统一
5.考试与考试管理的关系如何?
——纸笔考试的组织管理非常重视,效果也很好,比如考试举报呈现下降的趋势
计算机网络条件下个别化考试,如何推展、如何管理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的考试改革
1.考试时间的改革
缩短考试期间
缩短考试单元时间(120分钟——90分钟)
统考和省考时间上分开
2.考试方式的改革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形考多种形式,终考开卷和闭卷结合
2007年1月的统设必修课考试中,本科有19门(占10%),专科有17门(占6%)课程采用的是开卷考试
1门课程在全国试点半开卷考试
48门课程在试点基于网络的考核改革(并行
3.考试手段的改革
应用计算机及其网络
4.考试内容的改革
适合成人学习需要的内容
5、考试改革的难点问题
考试时间、考试方式方法、考试手段和考核内容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二、扩大开卷考试和半开卷考试的范围
——课程开卷考试和半开卷考试的情况
1.开卷考试
2007年1月的开放教育课程考试,本科有19门课程(占10%),其中财经类4门,文法类8门,师范类7门
专科有17门课程(占6%),其中财经类1门,文法类5门,师范类3门,一村一5门,理工类3门
2.半开卷考试
2007年1月推出了1门课程《高级财务管理》,还有1门课程《公司财务》在小范围试点
——开卷和半开卷考试需要研究的问题
1.为什么采用开卷或半开卷考试?
2.哪些课程适合开卷或半开卷考试?
3.开卷和半开卷考试,特别是半开卷考试的组织管理有哪些特殊性?
4.课程采用开卷或半开卷考试后,教学需要哪些变化?
5.开卷和半开卷考试课程达到多少比较合适?
——推动半开卷考试的应用
1.总结半开卷考试的情况
2.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3.推动教学改革
4.下学期推出10门以上课程实行半开卷考试
三、推进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评价
————试点基本情况
05年3月
| 6门
课程
| 27个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学习中心
| 151名教师
| 3985名学生
| 26生/师
|
05年9月
| 13门
课程
| 44个省级电大(其中北京、沈阳电大
| 545位教师
| 12084名学生
| 22生/师
|
06年3月
| 13门课程+数字媒体专业
| 42个省级电大(其中北京、沈阳、甘肃、广东、上海电大有一门课程全部学生)
| 348位教师
| 13541名学生
| 39生/师
|
06年9月
| 48门课程
|
|
|
|
|
————试点的基本结论
网络技术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不仅是考核手段的改革,而是促进课程考核甚至课程教学全面改革的“抓手”。
逐步形成基于网络的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评价模式,同时,为远程开放教育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个别化考试服务奠定基础
基于网络的形考、终考一体化改革将是远程开放教育重要的学习评价方式
将推动远程开放教育的“三随”、“五随”的实现
————产生的问题
1.观念的制约——认识
2.技术的制约——网络、软件、素质
3.管理的制约——制度革新、过程再造
4.成本的制约——合理的教学成本
——试点成果的进一步推广问题
1.遵循的原则
统筹计划、分步实施、分类管理、整体推进
2.加大推广力度
本学期我们推出了48门课程的试点,其中:数字媒体、会计学、工商管理、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是把整个专业的课程整体推出
3.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
希望各级电大共同研究
4.希望各级电大积极组织参与
点面结合选择试点单位、试点学生
5.进一步研究存在的问题
形成评价模式,建立运行机制
附件5
学籍管理工作情况通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周延军就学籍管理工作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通报:
一、制定、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二、毕业审核及颁发毕业证书
三、学位授予工作
一、制定、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一)已经制定的办法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学籍管理办法》(1999年颁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籍管理办法(电校教[2006]001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学生入学资格审核、毕业审核及毕业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200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入学资格审核、毕业审核及毕业生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2001)
●毕业证书电子注册、毕业生电子图像信息采集工作的相关文件等的文件
(二)正在制定的办法
《毕业审核及颁证工作规程》
《学籍异动管理规定》
《毕业证书管理规定》
《学位审核及颁发学位证书工作规程》
二、毕业审核及颁发毕业证书
2006年10月,共完成143万学生的毕业审核及颁证工作.其中
2004年36万人
2005年53万人
2006年54万人
(一)影响毕业审核周期的主要因素
▲省级电大进行省内毕业审核及上报中央电大审核数据的时间
▲上报数据的规范性
▲毕业证书加盖合作高校章等环节
最短的需要5——10个工作日
最长的可能要半年以上(天津大学)
省级电大上报中央电大审核数据的时间是否及时是影响毕业审核及颁证工作的最主要因素
●成绩管理问题(阅卷、登分、记入系统时间长)
考试环节与学籍环节脱节
●省级电大数据不规范
如擅自更改教学计划,改变课程性质和学分;免修免考不及时报中央电大审核,导致了成绩导入不全、成绩与课程对应不准确等
●校内管理人员岗位轮换,交接不规范。
(二)中央电大提高毕业审核及颁证工作的质量、效率的主要措施:
▲2005年起,引入社会服务机制,聘请资质较高的公司承担事务性的工作,大大缓解了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的矛盾
▲从2006年春开始,把毕业数据接受和毕业审核时间提前1个月,实现了全天候服务。
中央电大于2006年1月31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06年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毕业审核及学位审核工作的通知》,2006年3月17日又颁发了修订后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对毕业审核及颁发毕业证书的时间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1.接收毕业审核数据时间:
春季:2月15日—5月31日
秋季:8月1日—11月15日
2.审核数据反馈时间:
接收省级电大上报数据后,两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省级电大
3.毕业证书审核及颁证时间:
春季:3月1日—6月15日
秋季:9月1日—11月30日
▲电大在线等网络平台将毕业审核及颁证的流程和进展情况向省级电大和学生进行公示,增强了透明度,有利于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及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实行了预约制。在人员、时间和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毕业证书审核和盖章时间
▲为省级电大提供多批次办理及全程代理的服务,为个别急需证书的学生提供加急服务。
▲新一轮与高校合作办学协议续签时,力争取消合作盖章。
(三)对毕业审核和颁证工作的几点要求
▲省级电大要对毕业审核及颁证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给予必要的政策、人员和设备保证。
从事毕业审核及颁证工作的人员,必须加强责任感。
▲省级电大要认真按照中央电大和合作高校关于毕业证书和提交材料的要求,做好毕业证书审核、盖章的前期工作,以确实保证毕业证书审核、盖章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研究新问题,加强培训
进行毕业证书集中打印的探讨
进行专科毕业证书颁发权限下放的可行性研究
进行对学生个体颁发毕业证书的研究
(四)从2005年秋至今,办证及时的省级电大:
北京、宁波、上海、广州、贵州、天津、浙江、重庆、广西、云南等。截至今年10月26日 ,北京、宁波、广州、天津、哈尔滨、云南、浙江、大连、上海、贵州、广西已完成本地区绝大多数毕业证书的盖章工作。
三、学位授予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中央电大与各合作高校签定的学位授予工作协议,中央电大制定了法学、金融、工商管理、会计、计算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卫生事业管理、英语、教育管理、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土木工程、水利水电15个专业的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专业 毕业生数 获学位数 比例
金融 72890 7701 10.57%
工商管理 41937 4410 10.52%
会计学 104238 7353 7.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3515 1266 5.38%
法学 143772 5905 4.11%
机械设计制造 535 19 3.55%
卫生事业管理 798 24 3.01%
英语 26937 365 1.36%
合计 414622 27043 6.52%
(二)问题
▲合作办学协议和学位协议签署的时间不一致,学位协议的颁布滞后
▲学位授予高校有的条件比较苛刻,有的高校在制定学位标准时,与省学位办沟通不够,与当地学位办协调不顺
▲学位英语标准不一
目前有四种
▲工商大学在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学位审核时,毕业论文按10:1的比例进行抽审,由于毕业论文未达标的比例为20%。北京工商大学在第四次学位审核中,对全国电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第二次抽审,延长了审核时间。
(辽宁15:7;浙江7:3个;山东18:7;江苏14:4;河北15:4;海南3:2)
▲高校学位审批除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之外,其他高校一年只审一次
(三)措施
▲中央电大要教务处和教学部,与高校积极协调,互通信息,努力争取。
▲中央电大随时接收学位材料,在每年4月15日和10月15日之后对各省的学位申报材料汇总复核并送交合作高校。
附件6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项试点情况通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郭青春就开放教育试点专项试点的七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通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启动以来,中央电大和各级试点单位积极探索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先后启动了多项专项试点工作。
一. 大中专教育接轨试点
二. 随时接受学生注册入学和进行课程注册学习试点
三. 招生规模自控试点
四. 电大专科在校生续读本科教学改革试点
五. 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试点
六. 课程开放试点
七. 共享专业与共享课程试点
一、大中专教育接轨试点
1、试点内容
试点中专专业学生在最后一学年,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的80%,并取得统设课程学分和通过中央电中的综合测试后,可申请中央电大专科课程注册,进行专科课程的学习。学生取得中专毕业证书后,可申请注册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科学籍。
2、试点目的
提高电大教育对于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适应性,促进电大中专教育发展,强化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3、试点基本情况
2003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该项目先期试点工作会议。2003年秋季正式开始试点,并拟定首批试点单位:北京电大中专校、南海电大、徐州电大、北京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央电中直属教学点(西山校区、房山校区)。实际试点单位:北京电大中专校、南海电大、徐州电大、北京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央电中直属教学点(西山校区、房山校区)、哈尔滨电大。试点专业:专科电子商务、会计学、计算机应用、英语专业。
目前中央电大正在对此项试点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将结合教育部有关规定及试点实际情况研究调整此项试点方案。
二、随时接受学生注册入学和进行课程注册学习试点
1、试点内容
试点的核心是打破以往学生只能在每学期规定时间内注册入学和进行课程注册学习的限制,改变为随时接受学生注册入学和进行课程注册学习,重点是发现、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
2、试点目的
扩大开放,进一步适应在职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个别化学习需求,深化试点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3、试点基本情况
2004年11月,中央电大决定在2005年春季正式启动“随时接受学生注册入学和进行课程注册学习”试点项目。首批试点单位:天津电大、宁波电大、深圳电大、广州电大,中央电大南海学习中心。2006年秋季新增哈尔滨电大试点
试点以来,参与试点的单位均制定了具体的试点实施方案,并定期总结试点进展情况。从2005年春季试点开始到2006年5月底为止,各试点单位每招生季正常招生结束后的“两随”试点报名学生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受限于学籍注册延后一学期和选修课程等问题,每个试点单位该试点项目的学生数占当季招生数的比例≤1%。
目前中央电大正在对试点中遇到普遍问题和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研究下一步深化此项试点的措施。
三、招生规模自控试点
1、试点内容
对于教学管理规范、试点综合办学水平居全国电大前列的部分省级电大,实行招生规模自控,由省级电大根据当地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
自主确定招生规模,并按照中央电大规定时间和要求进行招生方案备案。
2、试点目的
深化电大系统开放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分类管理运行机制。
3、招生规模自控试点基本情况
中央电大于2002年秋季启动了招生规模自控试点。宁波、深圳、天津、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四川、浙江先后参加试点。实行动态管理,每个招生季总结前半年综合情况,确定当季招生规模自控省级电大。此项试点的开展发挥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积累了分类管理的经验。下一步中央电大将继续开展此项试点。
四、电大专科在校生续读本科教学改革试点
1、试点内容
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学生在专科段学习期间,完成专科全部必修课程学习,修完80%学分,思想考核合格者可预注册本专业本科段课程学习。
2、试点目的
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专本一体化学科体系,搭建立体化课程平台,深化教学改革。
3、试点基本情况
此试点项目从2002年春季正式启动。首批试点专业为法学、金融学、会计学等三个专科起点本科专业,试点单位为辽宁、新疆和广州等三个省级电大。期间先后共有10个专业18家省级电大参加试点项目。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2004年春季暂停此项试点,2005年春季全面停止此项试点。
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试点
1、试点目的
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实现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2、试点内容
学历教育与行业培训证书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岗位任职资格证书相结合。中央电大于2003年当年5月正式开展了首个试点项目,即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共同开发了个人与团队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两门课程,并在开放教育专科工商管理专业中分别引入了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个人与团队管理证书、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资源与运营管理证书等两种证书。
3、试点基本情况
截至2006秋,共有9个开放教育试点专业(2个本科、7个专科)引入了证书教育,共计14种证书。
六、课程开放试点
1、试点内容
接受具有初中学历的学生注册课程开放专科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取得单科结业证书,也可以在取得专科入学资格及毕业资格后申请专业毕业证书。
2、试点目的
面向基层,推动基层电大建设,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对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适应性,为求学者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3、试点基本情况
中央电大自2000年春季启动课程开放专业试点。首个试点专业为专科园艺专业。现共有34个课程开放专业(含一村一专业)。累计招生已达55万余人(其中一村一专业5万余人)。根据专扩大开放、保证质量的发展方针,中央电大将进一步深化课程开放试点。
七、共享专业与共享课程试点
1、共享专业试点的内容
共享专业是指省级电大已开设及拟开设的有较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经过评估、论证,纳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统设专业管理,面向全国电大系统开设,并主要由有关省级电大承担具体教学工作的特色专业。
2、试点目的
开设共享专业试点工作,是中央电大按照“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电大教育创新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优势,有效整合和利用全国电大系统的优质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各类社会成员学习需求,探索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的新机制,深化人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3、试点基本情况
中央电大自2003年春季起开展共享专业试点工作。首个试点专业为与上海电视大学合作建设的现代文员专业。截止2006秋,先后与8个省级电大(行业)合作开设了9个共享专业。目前开展和运行较好的专业共6个,分别是:现代文员、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物流管理、物业管理、汽车、学前教育专业。累计招生已达5万余人。
4、共享课程试点的内容
由师资力量较强、教学管理水平较好的省级电大承但部分试点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工作,纳入中央电大试点专业课程统一管理。
5、共享课程试点的目的
进一步深化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改革,发挥电大系统整体优势。
6、共享课程试点基本情况
中央电大于2004年秋季提出了共享课程专项试点工作。首批共享课程试点是与杭州电大合作建设的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中部分专业主干课。之后先后与江苏电大、天津电大、湖南电大、沈阳电大等联合开展了共享课程试点,截止2006秋,中央电大共开出21门共享课程。
7、总结
各项专项试点的启动源于各地电大的创新要求和积极探索。
专项试点围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本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电大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特殊作用,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不断创新,适应和满足社会与学习者的需求。
中央电大还将继续总结各项试点成果和经验,继续关注社会需求,在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有关规定的同时,积极开展有益的专项试点,努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06年秋季招生情况通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郭青春就2006年秋季招生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通报
一、2006年秋季招生情况
招生总体情况:本科专业数共60,其中本科18个,专科(含一村一)42个;人数共373410,其中本科129371人,专科244039人。与2006年春季招生总数相比,增长2.5% (本科比2005年秋季降低3.3%,比2006年春季降低5.0%。 )与2005年秋季招生总数相比,增长4.8% 。招生人数前十位的是: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教育管理金融学英语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和教育管理排名前6位,6个专业的招生人数总计102456人,占本科招生总数的79.20%
从专、本科招生总数看,2006年秋季与2005年秋季相比较,28所省级电大总体招生规模有不同程度增长,13所电大有所减少,3所电大基本持平,分别占63%、30%和7%。 就本科招生数来看,与2005年秋季相比,2006年秋季18所省级电大本科招生规模有不同程度增长,7家基本持平,19家有所减少,分别占41%、16%和43%。 就专科招生数来看,与2005年秋季相比较,35家省级电大专科招生规模有所增长,4家基本持平,4家有所减少,分别占45%、16%和39%。
二、2006年秋季招生工作情况
(一)招生宣传工作
1、规范招生宣传,加大统一管理力度
中央电大统一制定海报,由省级电大负责分发到本省试点教学点,明确要求省级电大审核印制所属教学点招生宣传材料。
2、落实公示制度,防止虚假宣传。中央电大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公示招生简章,省级电大在当地省级报刊公示教学点。并按规定报中央电大备案。
存在的问题:
个别省级电大对教学点招生宣传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对网络宣传材料审核监控不利,如:个别电大部分教学点的网上招生宣传材料有两年制脱产学习、专本连读四年本科毕业等内容。个别电大在中央电大反复重申已停止“专续本”试点的同时,仍然进行此项试点宣传并招生,造成学生权益问题。
(二)教学点建设和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认真审核办学条件。对省级电大申报的100多个不具备试点教学点办学条件的教学点,未予批准增设为试点教学点。
2、严格按照专业办学条件进行新增专业审批,控制招生规模。
存在的问题:
个别省级电大质量意识不强,审核、管理不严。个别教学点跨区域设立“点外点”,如山东电大部分分校到青岛设点外点招生办学等,中央电大对此已通报处理
(三)招生过程管理
2006秋中央电大加强招生过程管理的主要措施是畅通监控渠道。 通过公布招生监督电话和举报信箱,建立网上QQ群,及时掌握试点招生进展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及时采取解决适当解决措施。总体上,各省级电大试点招生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工作水平明显提高。
存在的问题:
各种违规招生问题时有发生,尤其是基层教学点,如山东电大荣成教学点在青岛新港报关学校设点招生等(中央电大已通报)。个别省级与存在严重违规办学的单位签署设点工作协议,拟开展试点工作(已被中央电大及时制止)等。
2006年秋季全国电大共申报新增的教学点258个,中央电大批准121个;
2006年全国近1500个教学点要求新增专业,中央电大参考各教学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招生规模、新增专业数量等因素,共批准1276个教学点新增专业,且严格控制新增专业不超过3个;根据试点单位综合办学能力和教学与管理水平,严格进行招生规模自控、两随试点、小范围试点专业的审批。2006年秋季44所省级电大及中央电大各学院、学习中心共申报65万余人的招生计划,中央电大批准下达了36万余人;招生过程中中央电大严格审核后同意追加部分省级电大招生计划。
(四)入学资格审核工作
1、 中央电大实地审核14家省级电大、集中抽审21家、复印件抽审5家,试行免审4家。
2、实地审核证书42221本,不合格832本,不合格比例1.97%;集中审核证书20208本,不合格229本,不合格比例1.13%;抽审证书复印件1855本,不合格26本,不合格比例1.4%;
3、北京、天津、沈阳、江苏、浙江、成都、广西、西安等8家省级电大全部合格。
存在的问题:
湖南电大个别教学点伪造部分学生成绩单,骗取入学资格,中央电大已通报处理意见;少数省级电大入学审核材料不齐,入学资格审核验收程序和提交意见的相关材料不规范。
三、几点思考
◇社会总体需求旺盛
◇招生是个系统工程
◇分类指导与分类管理
◇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相匹配
◇新的规范管理问题
2006年秋季招生规模突破了37万人,创单季招生新高;2006年全年招生73.78万人,创年度招生新高;2006年秋季本科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和专科会计学、行政管理、法学、工商管理、小学教育等专业招生人数均超过1万人。2006年秋季28家省级电大总体招生规模有不同程度增长,15家省级电大招生规模超过万人。
专业不平衡:本科的法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和行政管理4个专业合计招生数占本科招生总数的62.81%。专科的会计学、行政管理、法学、工商管理4个专业合计招生数占专科招生总数的64.51%。
地区不平衡:15所省级电大招生总数超过1万,其合计招生数占44所省级电大招生总数的62.06%,不同类地区招生规模差距进一步扩大,同一类地区不同省级电大或同一省级电大不同教学点之间招生规模也出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除了依然存在跨区招生、设置点外点等违规招生现象外的新问题:
新的规范管理问题:
◇中央电大课程开放专业管理环节缺失问题;
◇学生最低学习时间不得低于两年半相关宣传问题;
◇脱产学习形式问题(2+2,2+2+2等)